《星星之火》 沈音人永远的代表作

 随着沈音80年校庆活动的进行,知名校友纷纷重返沈音。日前,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张洛,听她讲述了她与沈音的故事。

  因为音乐与李劫夫相知相爱

  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张洛思路清晰,耳聪目明。采访之前,她特意让随行人员给她带上了一条围巾,“这样照相好看”。

  张洛说:“劫夫最早是部队剧社的男低音,后来成为东北鲁艺音乐部部长,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,沈阳音乐学院院长,是党和人民培养了他。他一生创作过2000余首歌曲,从一个文艺爱好者成长为一名革命作曲家。”

  也是音乐,让张洛与李劫夫相知相爱。张洛说:“我与劫夫是在部队剧社相识的,他当时是男低音,我是女高音。第一次见面时,因为劫夫不修边幅,我居然认为他是炊事班的战士,哈哈哈……”说到这儿,张洛脸上洋溢着笑容,让记者也仿若跟随她一起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而又浪漫的年代。

  “爱上劫夫因为他的才华,在音乐方面劫夫真的是无师自通,一首普通的小曲,他都能改编成大家喜欢的作品。”张洛说。

   3个月创作出《星星之火》

  作为经典歌剧《星星之火》女主角李小凤的首位扮演者,张洛说:“《星星之火》是沈音人永远的代表作。抗战胜利后,根据中央统一部署,延安鲁艺迁往东北,劫夫也调入东北工作,他就想创作一个与抗联有关的作品。劫夫就与剧作家吕朋在抗联老战士李敏家中整整采访了7天。李敏向他们详细讲述了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,3个月后,《星星之火》完成。当时是吕朋写出一部分剧本,劫夫就谱一段曲,劫夫边谱曲边哼唱,我就边听边学边演,我也就成为女主角李小凤的首位扮演者。”

  《星星之火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大型歌剧,也是第一部以东北抗联以及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歌剧。这部剧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,对后来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

  张洛说:“这几年,沈音复排了《星星之火》,在国家大剧院以及部分高校表演,沈音人把《星星之火》复排得如此成功,我很开心。”

  沈音是延安鲁艺的继承者

  上世纪60年代,周总理到沈阳视察时,接见了李劫夫与张洛等人,并就当时形势,鼓励他们要创作出激励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作品。在周总理的鼓舞下,李劫夫创作了《我们走在大路上》这首经典歌曲。1966年3月,李劫夫前往河北邢台参加大地震救灾活动,遇到了周总理,周总理对他说:“劫夫,我最喜欢你的‘大路上’,你的四段词我都会唱。”

  张洛说:“其实当时前苏联有一个歌曲叫《我们走在小路上》,劫夫创作《我们走在大路上》时,听过这首歌,然后他就笑着说,‘我们是走在大路上’,结果这句话就变成了歌名。”

  作为一路见证沈音成长的老艺术家,张洛说:“延安鲁艺精神就是文艺要为广大人民服务,以人民为中心,深深扎根于人民。沈音是延安鲁艺的继承者,我希望沈音人能够把80年校庆当成一个新起点。传承红色基因,弘扬鲁艺精神,让鲁艺精神、沈音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芒,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。”

  沈阳日报、沈报融媒记者杨博/文

  安呈浩/摄、翻拍